行业分类
人福等出海记录又刷新 制剂出口如何把握?
日期:2015-11-09 09:31  点击:410
    近日,人福医药集团控股子公司人福普克药业(武汉)公司软胶囊生产厂以零缺陷通过美国FDA现场质量核查,并获得cGMP认证,这意味着该企业将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深度拓展海外制剂市场。

  无独有偶,恒瑞医药将PD-1单抗品种卖给美国Incyte获利8亿美元不久,紧接着又收到日本厚生劳动省通知,其生产的注射用伊立替康通过认证获准在日本市场销售,这是中国药企首次自主申报注射剂产品取得日本认证。此前不久,绿叶制药宣布,美国FDA确认该公司研发的利培酮微球注射剂不需再进行任何临床试验,可在美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微球制剂产品将在不远的将来进入美国市场。

  国产制剂“出海记录”不断被刷新,并相继进入收获期。

  规模化价值

  人福普克药业CEO郭大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以前武汉普克是把美国普克研发的产品生产出来,由美国普克在美销售。软胶囊厂通过FDA认证后,两个‘普克’在研发新产品上会有更多融合,以大项目组同步研发不同的产品。武汉普克更多在下游,最终完成研发过程。”据悉,人福医药的产品目前覆盖了欧美等成熟市场和非洲、东亚等新兴市场。

  华海药业则围绕特色原料药、欧美仿制药、国际原研厂家合作等方式,在产品研发申报、质量控制、规范市场销售网络等方面布局。9月,重庆药友制药生产的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正式销往加拿大,这也是药友制药与美国公司共同挑战专利的ANDA产品。

  可以说,本土企业在国际化方面已有诸多突破,但客观来讲,中国制剂出口才刚刚起步,且批文少、竞争激烈,至今销售规模普遍偏低,有的甚至还处于亏损状态,如何真正做大制剂出口规模待考。

  中国医保商会副会长许铭用数据说话:“2014年,原料药出口占化学药比重的83%,制剂出口仅占9.4%。其中,外资企业占六成比重,本土药企制剂出口尚未成规模、成建制。”

  问题出在哪儿?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亚平表示,规模化制剂出口是系统工程,不是简单地把产品销往海外。经过多年摸索,他认为,“眼下重点是要就地做本土化平台。当年日企进美国,也不是简单的出口概念,而是将企业在美国本土化。包括提高原料药cGMP标准的管理和DMF注册能力,提高国际标准的制备水平及临床试验服务、辅料供应链等在内的资源的匹配很重要。”

  坦率地说,制剂国际化不能做“盆景”,要做“森林”。采访中有专家坦言,资本国际化和产品群国际化是制剂国际化发展的内核。诚然,制剂出海需要很长时间和巨额资金投入,在审批、法律等方面还有较大风险,但规模化制剂出口面临的关键痛点就是长期持续的投资,否则,单打独斗很难在海外争取到话语权。

  未来五年“窗口期”

  从一些本土药企的国际化发展路径来看,比如绿叶制药的国际化策略是迂回转战突围,恒瑞和华海则是产业的逐步升级,复星医药使用的是资本国际化战略。伴随更多转型元素的交互重叠,未来制剂国际化将呈现多种策略并进的局势。

  “未来五年,制剂出口将迎来好时机。首先,人民币国际化会使中国成为资本输出大国。乐观地说,若能进一步完善国际化融资渠道,既可以对通过审批后的药品大规模出口提供资金帮助,也能整合更多的海外研发资源。”前述专家认为,融资渠道不畅是核心发展瓶颈。

  其次,国内对创新的理解在升级,比如对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探索、药品注册分类管理办法的修订,以及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开展等,均有望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将国产制剂品质推向新高。

  正如郭大海所言,“制剂要真正走出去,在质量、市场和研发三方面都有制约。”未来五年,他们的国际化重点是做高端仿制药,而在剂型转换类的NDA上,有些新药将是今后的重点。

  据悉,受环磷酰胺美国旺销推动,恒瑞医药今年前三季度的海外制剂业务实现收入3.4亿元,大部分为环磷酰胺美国合作伙伴的利润分成。仅报告期内即开发研究了15个海外制剂品种。

  而能否实现规模化制剂出口,产品的选择至关重要。美国FDA每年上市的新药中,20个左右是原创新药,70多个是优化型新药,且销售不错。“企业要结合实际开发有特色的制剂技术和生产技术。如选择国内成熟的产品,虽易通过检查,但竞争对手多。而选择普通针剂片剂,要考虑是否属于第一批上市企业。毕竟首家上市产品与原研药价格相比有其70%~80%的水平;选择大市场产品还是小市场特殊剂型,需考虑在欧美市场上水针剂比冻干粉针更受欢迎的实际。如果选择高难度的特殊剂型,如微球技术品种,研发费用会比较高、周期长、失败率高,需要做BE。不同的品种应考虑的策略也不同。”沈亚平指出。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2/23 21:21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