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点点小毛病就要往大医院跑,社区里没有大医院,我们只能往濠江区比较大的医院挤,挂一个号都要等好久,有的时候小疾病可能几下就搞定的,去了医院,折腾几个小时,实在是不方便。”汕头市濠江区马滘街道社区居民邱国华年过7旬,一直患有高血压,他告诉记者,有时候血压偏高犯头晕,宁愿忍着也不愿意去大医院挤。
自从濠江区马滘街道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建立以后,他再也不用担心看病难的问题,和他一样的在中心建档的400多户群众都可以享受到免费的上门医疗服务,成为社区医疗服务的受益者。
在汕头市濠江区,群众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正得到逐步解决。而“1 2 7”医疗卫生体系,正是濠江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
●南方日报记者 沈丛升 通讯员 许晓婷
实施奖励机制激活基层医疗活力
什么是“1 2 7”医疗卫生体系?汕头市濠江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1 2 7”医疗卫生体系,就是以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支撑,濠江区人民医院、河浦人民医院为中心,7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在濠江区成立14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全面服务群众。
过去,该区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原来院办院管的公益二类,在去年,该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转为政府举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这意味着,濠江区原来七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属三家区办医院,系院办院管,实施基层综合改革后,改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濠江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方案》等11个方案和办法自去年推行以来,濠江区基层医疗服务中心进行了综合改革。根据工作方案,为提高基层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鼓励能者多劳,濠江区基层改革还将人员收入与工作绩效挂钩——明确基础性绩效工资占70%,奖励性绩效工资占30%。
“这些举措都不同程度上激活了基层医疗服务的活力。”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X光机”、多功能体检床等医疗检查检验器械及急救(转诊)用车,在马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这里的医疗设备较为齐全。
濠江区马滘街道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负责人陈秉龙告诉记者,群众大部分常见病都可以在该中心得到有效诊断和治疗。中心由医师、公卫医师、护士等14人组成,主要为马滘街道近3万常住人口及外来流动人员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
主动走村入户方便社区群众
走村入户已经成为社区服务中心医疗人员的常态,通过主动上门为年老体弱的患者诊疗,为小学、幼儿园开展健康体检等,社区居民明显感受到“大病不出县”的便捷。
当天,记者在邱国华家中看到,基层医疗服务中心的几名医疗人员像往常一样来到他家中。医疗人员就和他们家的亲人一样,一进门,邱国华的儿子儿媳就热情地和医疗人员寒暄起来,交流最近父亲的身体情况。随后,医护人员拿出听诊器,给邱国华做简单身体检查,量完血压后,医生仔细告知邱国华记得按时服用相关药物。
邱国华的精神显得特别好,他告诉记者,“每次医护人员来我们都当他们和朋友一样,有什么小毛病就立刻咨询,定期复诊后,我的高血压症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现在定期服用药物,病情也得到控制。”
马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秉龙告诉记者,定期入户或者定点,为签约的居民提供服务,“对于贫困的或者行动不便需要帮扶的居民,一般尽量能够上门的,我们就上门服务。”
“过去基层医疗服务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医疗短板存在,而通过依托大型医院的托管,特别是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人才和设备上的支持,以专家派驻为主要模式,为濠江区基层医疗提供了智力支撑。”濠江区人民医院院长郑少瑜认为,“专家派驻基层有很多好处,通过专家带动当地医疗水平提升后,目前许多突发紧急事故都能在基层医院进行第一时间处理,这样为患者赢得第一时间抢救的机会,整体的医疗技术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