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认为,国产品牌已对进口品牌产生了压力,但竞争力仍有待大幅提升
上周,美敦力的“炫富”年会撞上国家卫生计生委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调研,惊起药械圈波澜阵阵。
今年4月,国办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逐步增加国家药品价格谈判药品品种数量,合理降低专利药品和独家生产药品价格:进一步推进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上公开交易等。”业界人士预言,继药品大降价后,高值医用耗材也将迎来降价潮,有望成为政府价格谈判的下一个目标。
全球知名的医疗器械公司美敦力在中国区年会上放出豪言,“若未来一到两年内完成指定销售额,将为所有销售人员配车”。业内人士指出,美敦力公开高值物质刺激销售人员冲击销售额,与中国医改思路相去甚远。
高值医用耗材利润空间究竟有多大?
根据美敦力年会上的图片显示,美敦力高层承诺:若销售额在未来一到两年内达130亿元人民币,美敦力将成为唯一为所有销售人员提供个人车辆的公司。此图一出,医疗界人士的朋友圈立即刷屏,并配发“看来压价空间还很大”的评论。
美敦力很多产品属于高值医用耗材范畴,如脑起搏器、心脏起搏器、主动脉覆膜支架等。以双侧可充电脑起搏器为例,美敦力的市场售价约为33万元,而国产品牌品驰的价格约为24万元,前者的价格高出1/3。
“商业竞争不充分,导致外企近10年来一直在高值医用耗材上保持着高额利润。”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郝鹏认为,正值新一届政府大谈如何降低整体医疗费用之时,美敦力却为了追求高销售额以这种方式刺激销售人员,这种方式并不太合适。
集中采购、政策倾斜,能否抑制“高价”?
扶持本土企业发展,鼓励采购国产品牌,通过集中采购方式降低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政府已陆续出台政策力压“高价”怪圈。在推动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的同时,政府也一直提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采购国产高值医用耗材”。然而,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管理分会主任委员、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沈晨阳指出,仅仅靠集中挂网采购、政策倾斜等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难题。尽管有国家政策倾斜,但目前国产高值医用耗材的总体质量仍与进口产品有很大差距。以主动脉覆膜支架为例,某品牌产品完全仿照进口产品生产,但其柔韧性等性能却差不少,在病情稍微复杂的患者身上使用就容易“露怯”,存在医疗安全隐患,这也是很多医生不爱使用国产品牌的原因,并不是价格低就可以被接受。
此外,体制上的问题也饱受诟病。在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看来,公立医院“以药(械)补医”的补偿机制如果不改变,仍然会导致药品耗材高价进出,医院和医药企业获益更多,损害的是国家医保和患者利益。
国货VS洋货 国产品牌奋起直追
“我看好国产品牌,但我们的企业不要着急,应踏踏实实地研究病人所需要的产品,这条路还很长。”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转化医学部主任张华认为,中国企业不能靠低价与外企竞争,而是要生产真正能解决病人所需的优质产品。
其实,在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下,近几年来,国产品牌一直在奋起直追。以脑起搏器为例,在本土企业品驰研发出脑起搏器以前,美敦力在中国市场没有竞争对手。品驰医疗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品驰的脑起搏器已经占据了60%市场份额,首次超过美敦力。
“前几十年的中国没有技术,只能用市场换技术。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国产品牌在陆续崛起,让外企也感受到了压力。”郝鹏认为,从长远来看,在企业证明其产品在临床上安全有效,质量不次于进口产品的情况下,医生和医院才有动力使用国产品牌。
目前,本土各企业的发展良莠不齐。对此,沈晨阳建议,政府应重点扶持有竞争力的企业,提高国产品牌的竞争力,才能形成良性竞争,“届时,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自然会下降”。
■ 延伸阅读
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已初见成效
今年5月,国家卫计委公布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束,包括慢性乙肝一线治疗药物及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在内的三种药物降价,与之前公立医院的采购价格比较,降幅均超50%,与周边国家(地区)趋同。其中,乙肝药物韦瑞德价格成为全球最低价。
目前,谈判结果已经在云南、海南相继落地,云南逐步落实新农合及大病保险医保报销并挂网集中采购,海南则直接将三个降价产品纳入新农合乙类药品报销目录,经新农合报销后,可进入大病保险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