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提案一直都是大会亮点,奇葩雷人的就不说了,企业老总的提案也很有意思——从提案内容就看得出他家主营业务是什么,虽说对自己熟悉的事务发言没错,但是提案通过后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你自己好像还是有点那个啥,利益冲突?
比如有个代表提医改要靠大搞互联网医院,原来他家就刚好投资了一家。做中药起家的几个代表呼吁中药在医院使用不要限制,辅助用药里中药偏多和打击中药注射剂力度太大也不公平,做普药为主的企业老总就希望一致性评价步子不要太快,要保住企业;流通企业呼吁废除药品监管码,说自己管理有信心。
听来听去,一方面是有困难就想让政府出手帮自己,另一方面有限制就想政府别插手自己的各种操作。
为自己的利益代言是人的本能,可以理解。不过作为中国参政议政的最高级别,我们还是希望两会参会代表不要过于屁股决定脑袋,更多为全行业或者全社会利益代言。退一步说,就算现在两会提案都落实,中国医药行业就能快速崛起吗?
平心而论,中国医药行业得到了政府巨大的支持和恩惠。有哪个国家的药占比能接近医疗费用的一半呢?而世界大多数国家也就是15-25%的范围,这意味着中国医疗费一半以药费的形式被消耗,虽然药企没有全部拿到,但显然也是以药养医体制的受益者。中国18万合法药品文号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所以一个临床试验数据自查就让80%的新药申报悄悄撤回;已经上市的药品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屈指可数。
有些药品价格之低让人无法相信其品质,每次出现毒胶囊、苹果皮、小牛血、银杏叶等事件就让人对国产药信心又减一分。医药行业过去三十年获得亿万身家的不计其数,但发财后用心做好产品的寥寥无几,反而出现了更多不甚安全又疗效不明的“中国神药”。
这几年在政府大力引导下,医药行业也开始强调新药研发。除了少数几家大药企能研发创新药物外,主要靠海归带回来的项目和风投基金在撑市面。大部分药企对新药研发的难度和周期深深畏惧,股市融资或者产品赚钱后就热衷转向医院投资、大健康或者干脆当起投资人,希望能继续轻松地赚大钱。医药行业的高门槛和高利润是世界常识,药企在其它国家如果向转型医院或者消费品转型立马估值大跌,在中国大家还喜欢追逐概念。
个人认为中国药企在营销上花费了太多时间和费用,各种营销概念满天飞,普药控销、终端拦截、直复营销、整合营销、病毒营销花里胡哨,但本质都是利益为导向的承包制。药企无论在产品资料、策略、定位和执行上都漏洞百出,都指望通过搞定招标、医保或者院长后躺着就把钱赚了。
前段时间报道了很多国人到日本爆买药品,而且都是创可贴、感冒药和中药大路产品,行业内就有跳出来骂哈日啊,卖国啊。老百姓买的点小东西不就是图实惠或买放心吗?有本事咱们也像日本大幸制药一样110年就做好一个产品,至少在产品品质上能真材实料,或者对用户需求体贴入微。
我们的药企现在玩跨界很嗨,外国的药企还在闷头搞免疫治疗、精准医学。药企能不能办好医院或做出名牌饮料很难说,但未来我们继续要花巨资去买进口的PD-1、PCSK-9或EC3.4.24抑制剂却是肯定的。
过去几十年政策扶持和关系营销让医药行业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过于相信政府或者利益的力量让医药行业失去了几分朝气。现在的很多一线药企当年都不是国有核心企业,靠着自己的干劲和勇气才打出了一片江山,身家不菲之后这种闯劲反而日渐稀缺。中国现在顶尖的企业如华为、联想和BAT都出身草根,也没有得到多少政策荫庇,反而在激烈竞争中练成一等一的功夫;而当年享受了那么多优惠政策、有人财物全面优势的企业现在又都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