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东山国际企业研发园内,南京赛佳服饰有限公司南侧,一座12层的研发大楼正在建设中,里面包括6000平方米的实验室等,专门用于研发婴幼儿系列医疗器械。这座研发大楼总投资近2亿元,预计2018年正式投用。而两年前,这块地的规划还是传统的服装工厂。
南京赛佳是一家传统服装生产企业,主要做外贸市场,年销售额6亿多元。这几年随着服装市场的不景气,公司的利润也越来越微薄。
“最大的难题是招不到人。”赛佳董事长房明华说,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原来有2000多名服装生产工人,每人每月4000元,包吃住,年底发一个月奖金,还是招不到本地人,只能到安徽、苏北等地招。为了安置这些工人,公司不得不从仅有的3栋楼中腾出一栋作为工人宿舍、食堂。
两年前,公司开始去产能,先后关闭了两家外地的工厂,流水线工人也锐减到现在的200多人。同时,主打自有服装品牌,主攻创新设计。
在去产能的同时,赛佳积极谋求优化产业结构。在一次青年商会会员考察中,房明华看中了南理工藏在实验室“深闺”的一批研发项目。最终双方决定联手研发婴儿医疗器械。南理工专门派了一个7人研发团队做技术配合,只花了半年时间,第一个产品氧气浓度调节仪就上市了,一年销售额达到500多万元。
“因为有核心专利,这个产品的毛利润居然达到70%,是以前服装产业的7倍多,太让人震撼了。”第一个产品的成功让房明华坚定了转型的步伐。公司决定把原本做工厂的用地用来建研发大楼,为此还专门花了很大一笔资金把工业用地改为科研用地。
目前,赛佳已经排定了6个婴儿医疗器械研发计划,包括黄疸监测仪、呼吸机等,预计今年年底能拿到医疗器械销售许可证,明年全部上市,预计销售额将超过6000万元,而后年,销售目标直指2亿元。
“原来做外贸也经常出差,但现在出差的心情完全不一样了。”房明华说,最近,他正紧锣密鼓地考察国内和国际市场。以前做外贸的底子也让他熟悉了国外销售市场。从明年起,他就准备将自主研发的婴儿医疗器械产品卖到国外去。
记者了解到,作为我市第一家国际企业研发园,南京东山国际企业研发园前身是老的工业集中区,园区内仍有一批传统工业企业。挂牌研发园后,园区定位高端研发集聚区,并积极扶持园区企业进行供给侧改革。比如,南京华脉股份有限公司购买旁边一家企业的空余闲置用地,建设生产基地和研发大楼,产能一下子扩展了3倍。南京兰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南京平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原先都是从事混凝土生产的传统型企业,现在分别转为再生骨料的回收研发及轻质环保隔墙材料的研发。南京新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做传统食品加工,两年前开始转型,公司的老板新注册了南京申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门做电力自动智能化装备研发等,研发大楼正在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