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新医改进入第六个年头之际,今年全国两会上,广西花红药业董事长韦飞燕语出惊人,声称九成药品都有降价空间,价格砍掉一半毫无问题。一时间,药价虚高的话题再度被推到医药改革的聚光灯下。在我国药品市场上,由于没有公开的确凿数据,哪怕一些行业内的专家也难厘清药价究竟有多少水分,这更成为百姓、行业外人士不甚了了的灰色地带。中欧国家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估测,目前药品零售价比出厂价高出5到6倍是普遍现象。(3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网)
如同衣食住行,生病吃药也是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的事。在这其中,也一直都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国家实施新医疗体制改革之后的这几年,问题虽有所缓解却依然不容乐观。有业内知情人士指出,目前90%的药品都存在着价格虚高的情况。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大量药品价格虚高的情况呢?什么样的价格才算合理呢?应该怎样界定药品价格虚高呢?这就要从药品的制造成本说起。我们不能因为实际购买价格高出药品原料价格太多,就说其价格不合理,这其中还应包括药品的前期研发成本和后期销售的市场供求关系计算。药厂必须将前期研发成本算入生产出来的每一瓶药,而当药厂生产的药品总体数量一定,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销量好的药品价格自然也就上涨。
但在现实中,这两种因素对当下药价的影响却并不明显,根据韦飞燕所言,其主要原因还在于药品价格行业的垄断。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总共四五千家药企中,只有二三百家做得不错,其余大多数都是微利或亏损状态。有些药品销售排名靠前的企业,在公立三级甲等医院的销售占据垄断地位。同样,医院药品销售占全部药品销售总比的80%以上。”对此,我们在平日也应该有体会,比如感冒这样的常见病,本来十几块自己买药就能治好,在医院动辄就是上百块。抛去过度医疗的部分不讲,其中医院高昂的药品费用也占了相当大一部分。
要想控制虚高的药品价格,仅靠目前的医改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国家应该在药物研发阶段给企业支持,降低研发成本。其次,加强市场调研、协调各种药品的市场供求关系,使药物资源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物价局应该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管,一方面要洁身自好,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某些个人和团体唯利是图,这样才能真正将药品价格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