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Chinayyfz
 
医用服装门户 热搜 护士  强生    护士服  标准  广州  医生服  西门子  迈瑞  服装 
 
扫一扫,进入微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要闻 » 正文

惠州县区级中医院二甲比例 年底有望达六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20  浏览次数:241
核心提示:  投入不足,人才缺乏,多种因素制约惠州中医药发展  不久前,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医药在以搜索量
   投入不足,人才缺乏,多种因素制约惠州中医药发展

  不久前,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医药在以搜索量为主要计算依据的“百度指数”中在两天之内几乎陡然翻了两番,不少市民的朋友圈也被一波中医养生的内容刷屏。此前,惠州本地论坛的网络调查也显示,31%的市民更信赖传统中医药,这一数字超过信赖现代西医24%的比例。

  然而,与短期内增加的曝光度,以及较高的市民信任值相对应,是中医药发展中存在若干短板亟待补上。记者走访市卫计部门和中医医院了解到,近年来,惠州中医药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也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科室特色不浓、中医“治未病”缺乏医保支撑等问题,距离落实广东省政府的相关要求还有差距。

  县级中医医院

  惠阳将迎“二甲”评审

  2018年,这是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的重要时间节点。

  去年春,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纲要》,要求从2014年到2018年,广东各地尤其是珠三角各城市从中医药的服务体系、服务能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六个方面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半年之后的2014年9月,惠州市政府发文公布了实施方案,除科技创新之外的其它五项内容,均有涉及。

  根据惠州版本的实施方案,到2018年,惠州力争建立起适应惠州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市中医医院建成三级甲等中医院和省级中医名院,8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5%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中药房,8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市卫生计生局中医科科长黄素萍坦承,对照省里的目标,惠州在大多数指标上都已完成,但在“8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这个方面还有差距:目前惠州有5间县区级中医医院,惠东县、博罗县中医医院在2014年被省中医药局评审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今年11月中旬,惠阳区中医医院将迎接省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如顺利通过评审,惠州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比例将达60%。也就是说,在2018年之前,只要惠城区或龙门县增加一间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在惠州的落实工作便告基本完成。

  中医诊所

  基层医疗不可或缺的一环

  惠城区新岗北一路附近有一间个体中医诊所,55岁的中医医师林贤明在这里已经度过21个春秋。看似不起眼的诊所,却发挥着为周边居民提供基础诊疗服务,特别是康复性治疗项目的重要作用。

  “中医调理更讲究整体性,在部分老年病和妇科病上往往比西医有优势。”林贤明说。

  截至2014年底,包括各县、区中医医院在内惠州共有公办中医医院6间,像林贤明经营的此类个体中医诊所规模普遍不大,但数量却达到257间,遍布全市各社区和镇街。

  在这背后,是惠州在社会资本办医领域不断放宽的政策环境。

  2012年,市卫生计生局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同等对待”成为该文件的关键词。据此,惠州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将受到同等对待。

  新制度建立的另一面是部分旧制度的废止。让市场的事由市场说了算,在更大范围内得到落实。2014年3月,《惠州市卫生局关于惠州市医疗机构选址的指导意见(试行)》不再具有“指导意见”,诸如“诊所间距在500米以上”等医疗机构选址细节交由市场决定,统一规划配置被市场化淘汰所替代。

  《惠州市2012—2015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则更加明确了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专科特色的医疗机构成为鼓励的重点,中医正是其中之一。该文件鼓励民营资本在农村、城乡结合部、城市新区以及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欠发达地区开办中医医疗机构。黄素萍表示,从2013年至今,仅惠城区辖区内共批准了中医诊所23间,其中包括中医门诊部2间。

  从国家层面来看,包括中医在内的医疗机构也在逐渐“简政放权”。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第一批取消6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其中涉及医疗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审查、医疗卫生机构承担预防性健康检查审批、从事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审核等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被取消。

  投入不足

  中医院中医药特色不浓

  “说中西医结合,不如说中西医互补。”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叶思文表示,西医更擅长急性疾病、危急抢救和手术治疗,中医更适合慢性、功能性疾病的诊疗。这一点,也与此前接受记者采访的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惠州市名中医陈洪“中西医取长补短”的看法类似。

  中西医各有所长,应该互相补充以最大化诊疗效果,是很多中医师的一致看法。然而,黄素萍认为,在实际中,坚持中西医并重存在着重视综合医院而对中医医院发展重视不够的现象,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也存在不足,尤其是县区政府对发展当地的中医药事业投入很少。黄素萍举例说,就惠城区这样相对投入较好的县区,每年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相对于全区的卫生事业经费所占的比重不到1%,加上中医医院本身基础差、底子薄,造成中医医院与综合医院相比差距很大,职工的待遇也相差很大的情况。

  中医院中医药特色不浓也被认为是中医发展不足的一个问题。黄素萍介绍说,省中医药局要求在“十二五”期间,三级中医院原则上要建设5个以上省级重点专科(含在建项目),目前市中医院只有2个;二级中医院要求建设2个以上省级重点或特色专科,目前没有一个二级中医院有。

  对于基层中医药来说,服务设施简陋,中医人才缺乏更是制约着中医药的发展。对于惠州市中医医疗机构的“龙头”市中医医院来说,则有另一种担心。该院办公室工作人员在书面回复记者问题时表示,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意见中的分级诊疗模式对于“人满为患”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来说,能有效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但对于急诊救治能力和水平落后于同级综合性西医医院的地级市属中医医院,实施分级诊疗将使其面临着门诊量流失的考验。

  黄素萍希望,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中医药经费占卫生事业经费的比例,确保政府投入到位,还应适当调整部分中医药服务项目费用,“项目定价甚至低于成本,已成为限制部分中医项目广泛开展的问题之一。”此外,黄素萍还建议扩大中医“治未病”预防干预治疗的社保支付覆盖面,并尽快实现基层中医药信息化。

  人才缺乏

  部分基层中医师是“助理”

  市中医医院在书面回复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院将建设惠州市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积极开展中医临床科研和中药临床研究工作,做好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研究。

  这项工作得以开展,很大程度上是以该院近600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人才支撑。此外,今年市中医院与东莞市中医院建立协同关系,已招收23名中医住院医师开展规范化培训工作。

  相对而言,很多基层中医科室就相差甚远。

  王国书,是市中医医院针灸科的副主任中医师,每年4月到9月的半年时间里,他每隔半个月就要“下乡”一次——到各县区中医医院和中医诊所开展技术讲座、免费义诊等活动。

  “在县区乡镇中医很受欢迎,基层也很需要,但是部分地区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中医发展参差不齐。”王国书表示,也有个别发展不错的,比如仲恺高新区的一家乡镇卫生院不止提供中医针灸、推拿等服务,还建立了一个朴素的中医文化长廊,初步形成中医药的文化氛围。

  然而,王国书看到更多的则是乡镇卫生机构在设施和人才方面的严重不足,其中又以人才短缺最为关键。“副主任级别的也有但是太少,很多还是助理中医师,都是刚从卫校毕业的,很多人没有接受正规的中医师学习和训练。”

  实际上,即使在市区公立医院,中医药的发展也并不均衡。惠州现有的4名省级名中医,市中医医院和市中心人民医院各有两名,发展时间较短的市第一人民医院目前只有五名中医师。这两天,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的副主任医师叶思文刚向医院申请开展中医义诊的事情,原因是“很多患者不了解这边的中医,希望通过义诊宣传一下。”该院工作人员表示,从下周开始的每周三和每周五上午,将分别安排中医科和中医骨科的义诊活动。

  对此,惠州已经开展一系列行动,弥补短板。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新增项目要求,市卫生计生局委托市中医院重点开展对基层非中医类别人员及社会养生机构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培训。此外,从2011年始,通过中医类骨干医师、“西学中”培训、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推广等形式,共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近万人次。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语音平台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技术支持:鼎海科技 站长统计:
Powered by Chinayyf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