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笔者还在《国务院“正式开腔”!创新药“审批长征”或走向最后一公里》一文中提到,有专家们指出我国的审评员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整体素质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评效率;那边药品审评中心(CDE)就发出了招人公告。
公告指出,本次计划招聘主审审评员、审评员共69人,其中主审审评员18人,审评员51人,主审审评员具体包括化药药学主审审评员6人。在薪酬方面,主审审评员约20-40万元/年,审评员约10-25万元。
收入低、责任大、招人难
在昨日国务院的发布会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副局长吴浈先生介绍,每年全国的企业申报的药品注册件是8000-10000件,但是审评人员只有120人。虽然数据与《201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略有差异,但是结论是一样的,即审评人员数量很少。
那么问题来了。一直被嫌弃人少,还一直没有改进,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对此,《人民日报》的报道分析了两点原因:第一,收入低。据介绍,审评员经常加班加点,精神压力也很大,但人均年收入不到10万元。第二,责任大。审评员头上有两大精神“紧箍”——终身负责制和第一责任人。这两个戴错了的“紧箍”,严重束缚了审评员的手脚。
针对以上的问题,在此次招聘中最直接体现的是在薪酬方面,至于如何解放审评员的责任包袱还没有答案。在昨天国务院的发布会中,吴浈先生表示,120名审评人员要求完成一年8000多件的审评量,这个任务量很大。所以人员不足和审评任务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反差非常大。
此外,吴浈还说,据了解,现役的审评人员和同类人员比较,待遇大概只是后者的1/5到1/10。待遇低造成了一些问题的出现,现有的人员留不住,这几年流失得很厉害,另外高端人才招不进来。这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如何把人员充实,把积极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