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上海市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立足喀什地区实际,充分发挥上海优势,积极探索“组团式”医疗援疆新模式,先后派出113名中长期干部人才,从医院管理、临床诊疗、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多个角度,全面、深入、持续地帮助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提升综合诊疗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顺利创建为三甲医院,成为南疆医学高地。
“以前开汽车,现在坐飞机”
玛丽亚·玉苏甫是喀什二院起搏电生理科主治医生,去年刚从复旦大学医学院硕士毕业。说起上海医生给喀什医疗卫生领域带来的改变,她用了一句话:“如果我们以前是开汽车,那现在就是坐飞机。”
2013年9月,玛丽亚考入复旦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葛均波。
“考虑到喀什地区地处边疆,我们医院科室人手不足,课程安排非常灵活,简直像为我们量身定做一样,需要时,葛老师也会到喀什来亲自指导。”玛丽亚说。
喀什地区心血管发病率高,冠心病病人多。玛丽亚说:“治疗冠心病,经常做的就是支架植入手术,这个手术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因为血管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葛老师在国际冠心病领域都是权威,跟着他学习,也让我们逐渐掌握了做冠心病手术的技术。”
3年的学习,玛丽亚的科研水平和临床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2015年9月,玛丽亚还在上海瑞金医院取得了射频消融术的国家级资质。
现在,当临床手术遇到困难时,玛丽亚还是会和葛均波进行交流。在一些手术细节上,葛均波收到玛丽亚的问题后,也会及时反馈。“上海来的援疆医生,既想让我们达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又想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脚踏实地。在这里,不管你多晚给他们打电话,他们都会过来帮我们一起处理各种疑难杂症。”玛丽亚说。
从“输血”到“造血”
受饮食习惯影响,肾脏疾病也是喀什地区常见疾病之一,许多患者长期无法获得专业化、精细化的优质服务,只能远赴乌鲁木齐,甚至外省市医疗机构就诊。
2014年,上海第八批援疆医生、上海仁济医院主任医师顾乐怡来到喀什二院,开始着手创建肾病科、血液透析室的工作。
在顾乐怡对学科筹备进行调研工作时,他发现喀什地区广大肾病患者非常渴望在家门口就能做血液透析。但现实是,喀什二院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第一次科务会上,顾乐怡坚定的话语鼓励着肾病科的医护人员,他们至今还记忆犹新:“就是因为有困难,才叫我们来援疆的,这些困难我们都可以一一解决。”在场的医护人员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在困难面前大家拧成了一股绳。
肾病科成立伊始,顾乐怡带领医务人员一起,开设专科门诊、添置相关仪器设备,按国际标准改建血透室,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同时,顾乐怡加强了学科梯队建设和当地人才的培养,他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最后还是要靠自己,我们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为此,顾乐怡积极协调后方,选派人员去上海进修,取得血液透析专业资质。目前为止,喀什二院肾病科共选派5人去上海进修,有9人获得了血透证书。
当顾乐怡一年半的援疆时间结束后,上海卫生系统又选派同样来自仁济医院的主任医师陆任华援建喀什二院肾病科。
来到喀什后,陆任华发现,喀什二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中重症的肾脏病人很多,多因重症感染、脏器衰竭、药物中毒引起。于是陆任华引入国际最新的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并向全科人员进行普及,向大家系统传授了最新的CRRT治疗中的抗凝管理技术,就这样,又一项“南疆第一”诞生了。
陆任华尤其注重对当地医生的培养,为全科每位医师的职业生涯大致做了规划,强调医教研全面发展,指导2位医师和1位护士撰写了科研项目书,进一步扩大喀什二院肾病科在疆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从“走不出喀什”到“走向国际”
在上海援疆的支持下,喀什地区近年来成立了以喀什二院为龙头的“南疆(喀什)新型医疗联合体”,吸引当地20余家医院加入,建立了涵盖人才培养、学科帮扶、临床诊疗、公共卫生4大领域的10项合作机制,构建了“地—县—乡—村”分级服务体系。
在上海援疆以前,喀什二院没有省部级的科研项目。从2014年第八批第一轮援疆专家到喀什以后,医院制定了上海援疆人才做导师的“一对一带教制度”,明确规定了培养对象在培训时间内完成什么样的目标,包含学历、职称、论文等各方面的提升,使得喀什二院的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到2016年,喀什二院已有5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刊发的核心期刊论文达109篇。
“上海援疆专家给我们制定好了院内的科研计划,安排专题培训,指导科研项目的申报、撰写,提高了整个喀什地区的医疗科研水平。”喀什二院科教部副主任裴晓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