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Chinayyfz
 
医用服装门户 热搜 护士  强生    护士服  标准  广州  医生服  西门子  迈瑞  服装 
 
扫一扫,进入微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医药行业利润高?讲讲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01  浏览次数:425
核心提示:  这个题目听起来像是要批判医药行业的高利润,其实不是,如果只是从无良的制药公司和药品销售体制的角度来分析就过于浅薄了。
   这个题目听起来像是要批判医药行业的高利润,其实不是,如果只是从无良的制药公司和药品销售体制的角度来分析就过于浅薄了。作为创业者,我们都明白任何的超额利润不能只靠商业手段来获得,起码长期来讲如此,它的背后必须有需求的支持。

  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医药行业“凭什么”和“为什么”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这个问题需要放在整个世界的范围来看,我觉得中国的医药公司,相对于他们的国外同行,还没有太多能获得超额利润的,只是这个行业平均的利润相较于其他传统行业高一些。

  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一个方面是世界医药行业的状况,这个和我们国内的情况有点远,但是至少看一下别人都在做什么;第二个方面可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医药行业是否“暴利”?他们为什么能够享受这么高的利润?

  第三个方面是大家都在做新药研发,但是我们常见的药物也就那么几种,那么新药研发的商业目的是什么呢?第四个话题就是我们中国目前医药行业的现状,我们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创业的机会在哪里?

  因为我一直在制药行业工作,所以我在这里的讨论更偏向于“药”而不是“医”,在中国医药行业这个以药养医的状态下,可能多一些对药品的讨论也是合适的。

  在讨论上述几个话题之前,需要先对药物开发做一个简要的科普介绍。

  相比于IT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产品,医药行业的产品开发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严重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而且还是绝对的刚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和环境的恶化,我们的医疗体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有很多威胁大家生命健康而却无法治疗的疾病,比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等)越来越频繁地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可以说任何能够治疗或者缓解上述疾病的产品将拥有巨大的市场,因此将拥有别人所无法企及的超额利润,任何公司如果能够彻底攻克任何一个上诉的领域,它将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可以秒杀现在所有的财富传奇。

  那么为什么我们开发不出针对这些疾病的产品呢?原因就是我们找不到治疗这些疾病的生物学基础,也就是说我们不知道这些疾病产生的根源,找不到治疗这些疾病的用药靶点。

  制药行业在搞定外来的侵略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开发了各种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开发了青蒿素等药物对抗寄生虫;开发了抗病毒药物,使曾经杀人无算的流行性感冒失去了威力;就算是像HIV(病毒,艾滋病)这种当年的绝症,也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相信不久我们就可以把它彻底治愈。

  而像癌症,却是我们自身的细胞发生了问题。自身的细胞在外界的因素下(比如致癌的化学品,紫外线,雾霾)产生了突变,突破了系统设置的生长限制,不停地疯长,最后耗尽了机体的生存资源,导致病人死亡。

  我们没有办法有效地杀灭癌细胞,因为它们和正常细胞的区别非常小。其他的疾病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无法治疗的原因也是如此,我们找不到治疗的靶点。人类对自身生物学的认识并不比对外界宇宙的认识多多少。我们还需要经过漫长而痛苦的基础研究才可能对自身的生物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现在制药公司的药物开发就像是摘果子一样,比较低的果子都被摘光了,而高处的果子看起来又大又圆,可惜的是没人知道用什么样的工具才能爬上去(有待基础科研提供工具)。

  创新型制药公司就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昂贵的试错过程,不断的失败,重新开始。这些试错过程使平均的产品开发成本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水平,虽然大家的统计数据有所出入,但是平均下来一个原创性新药产品的研发成本达到了8-10个亿美元。

  典型的药物研发故事是这样的:某一个生物学靶点经过很多基础研究机构多年的探索,显示出了治疗某种疾病的可能性。这时制药公司出场了,使用它庞大的化合物库对该靶点进行初步筛选,通常几万个或十几万个化合物里能有几个化合物对该靶点有一定的效果。

  于是制药公司的化学团队围绕这些分子结构合成数以千计的化合物,不断地根据活性,体内吸收效果,毒性等因素进行更改,最后找到一个临床候选物,然后开始一大堆的工艺优化,把样品从毫克弄到公斤级,开始1、2、3期临床试验,如果效果很好,则还要经过药监局的审批才能上市(也很可能临床实验无效。或许是基础的生物学推论就错了,也许是临床候选物选择有问题。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上发生过很多的昂贵的3期临床失败,令人听之心痛)。

  上市以后还要进行大规模临床观察,如果有任何安全性的顾虑,产品还会被从市场上撤回。实际上,药物开发的过程远比上面描述的复杂,充满了各种模糊的选择,需要上百人的团队十多年的努力,才有可能成功(新药项目成功的概率不到10%)。

  放在其他的行业里,一个产品如果需要耗资10亿美元,花费10年时间,而且还需要药监局这个婆婆点头才能上市,还随时可能面临撤市的风险,这是无法想象的。

  而新药开发,每个项目都需要重复上面的故事。虽然在新药开发领域也有很多的创新,比如应用计算机软件来帮助设计活性化合物。但这些创新的方法并没有带来实际效率上的提高,毕竟生物系统对我们来说太过复杂了,是计算机无法模拟的。

  好了,科普就到这里,大家现在知道创新药物的开发有多痛了。我们接下来正式开始我们的话题。

  国外制药行业的状况

  谈到制药公司,大家很容易想到许多的名字,比如辉瑞,诺华,罗氏,拜耳,赛诺菲等,这些世界排名前20的制药公司不能说富可敌国,起码也是富得流油。我们大家对制药公司利润高的印象,有很大一部分是从这些大制药公司身上得到的。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于他们所谓的“重磅炸弹药物”,例如辉瑞制药的立普妥。

  为什么这些重磅炸弹可以获得如此多的利润呢?首先一个原因是它们的有效性,它们是经历了我上面说的研发流程获得的,真正经过临床验证的药物,确实可以满足某一治疗领域未被满足的需求。

  另一个原因是现行的专利法赋予他们的市场独占性,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专利,制药行业的专利更加难以突破,任何在药物分子结构上的更改都会导致非常多的变化,需要花费几乎和原创性产品同样的精力进行产品开发。

  因此任何创新治疗靶点上的第一梯队都是那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在竞争。提前上市的药物可以在市场布局上占有先机,比同一治疗靶点的其他药物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试想一下,一个有巨大需求的产品,能有法律赋予的市场独占性,它享有巨大的超额利润是一件很令人惊讶的事情么?这种经历了痛苦的产品开发过程所获得的超额利润也应该是令人尊敬的。

  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国外的制药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在基础科研上面,希望能够找到摘取高处果实的方法和工具。拿美国为例,国外大制药公司在科研投入上的贡献对比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也不遑多让。

  这种以获利为动机的投入,事实上正在逐渐推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进展,为我们将来攻克更多的疾病提供了条件。因此,法律赋予创新性公司产品的市场独占的权利实际上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制药行业在技术上经历了许多个新的发展阶段,从生物科技公司,比如基因泰克,安进的崛起,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到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到生物大分子药物开始占据市场主流,再到目前的免疫疗法,细胞疗法;制药技术脱离了之前化学药物主导的局面,标志着我们对生物系统的认识有了大步的飞跃。

  然而,相对于公司逐利的需求,高高在上的果子还是遥不可及,在短时间内无法摘到。于是全世界的大公司都经历着新药产量向下的趋势,而为了分散风险,制药公司开始不断地解散研发中心,通过购买引入新的品种,吞并其他的小公司,甚至这些巨无霸之间也在进行收购的尝试。曾经的巨头惠氏,先灵葆雅都已经成为了其他巨头的一部分。

  这种新的药物开发生态环境催生了很多生物技术创业公司,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这些创业公司尝试更高的技术创新难度。一旦有了进展,他们就会成为大制药公司的潜在收购对象,完成资本的退出。

  因为对资本的要求巨大,很少有生物科技公司能够独立把产品开发上市销售。进行新药开发的生物科技公司符合指数型公司的发展模型,前期很难产生利润,但是后期可以出现指数性的增长,因此对生物科技公司进行投资的VC对行业要有很深的了解,同时对于创始人团队的要求很高。

  制药行业的技术人员和医生或者中医一样,经验值通常和白头发成正比,至少大家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在这个行业,很容易见到高龄的创业团队,而且大家都以年长、工作经验多为投资的标准,这可能也是一个行业的特点吧。

  从目前来看,大部分的生物技术公司的产出并不比制药公司自身的研发团队高。大制药公司通过收购项目还是不能满足他们对新产品的追求,随着已有产品的专利逐渐过期,高高在上的果实还是够不到,大制药公司已经开始逐渐加大仿制药的投入,仿制其他公司的重磅炸弹药物,甚至自己的药物。

  这个可以算是国外药物开发环境的一个新的生态吧。如果创新的问题不能解决,这些大制药公司的超额利润还能享受多久呢?

  制药公司是否“暴利”,他们为什么能获得高利润?

  上面谈到了国外的制药公司,他们通过原创性产品和市场独占性享有超额利润,可以说是超高利润,这里我们就不再多讨论了。

  对他们的利润计算,不能简单地计算药片的成本,而是要把他们通过满足需求所产生的价值算进去。我们现在回到国内,国内制药企业是否“暴利”呢?这个是个很大的命题,与国内的医疗环境、医保系统、药品营销方式和药品供销体系都密切相关。

  作为一个产品开发人员,我还是从产品的角度来谈一下利润产生的基础,毕竟这个可能也是我们创业者最应该关心的。国内的市场其实“红海”、“蓝海”并存,很多的制药企业其实都在红海中挣扎,特别是有些大规模原料药生产企业,盈利模式存在严重的问题,可能都难以赚到行业的平均利润。

  随着国内法规的进一步从严,产品一般,但是靠广告催起来的公司也慢慢都会现出原形。但也有很多公司在新的环境下逐渐崛起,获取到了超额的利润。这些公司都是在产品的开发上下过了功夫,与那些红海中的公司相比,产品独特。

  国内目前市场上的主打还是以仿制药为主,仿制速度快(或者下手快)的公司可以获得一定的市场独占空间和定价上的优势,如果是原研药未在国内上市的,还能获得新药保护期和定价权。这个期间足够他完成市场的推广,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获得很高的利润。所以相对于原研的药物,首仿药物的价格并没有低很多,原因无他,就是需求决定价格。

  前一段时间有个比较出名的例子就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格列卫。很多人通过不合法的途径去印度买药,因为印度的药便宜,国内的仿制药可能还要再等几年才能因为竞争使价格降下来。这里我不想讨论太多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只是对药品获得超额利润在经济方面的一个探讨。

  还有一个大家会有的疑问,这些在蓝海中的制药公司获利丰厚(相比于很多行业,可以说是暴利了),除了他们产品的优势以外,还有什么原因呢?毕竟在中国这样一个价格主导的市场下,单纯的质量上的提升不一定能够带来更高的市场销售,何况药品的质量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评判的。

  这里就涉及到了医药销售的一个特点,对于获利最大的处方药,制药公司真正的顾客不是病人,而是医生。医生作为代理人介于制药公司和病人之间,而病人通常对医生的处方有非常高的依从度(只要药品的价格不是严重超出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

  作为专业人士的医生,对于质量的认可程度要远远高于老百姓,因为价格不是他们担心的要点,疗效才是。理论上讲,制药公司需要对医生进行用药上的教育,充分让医生了解其产品的优势,这些是医药代表应该做的事情,是个技术活。但即便是在国外的环境下,制药公司和医生的关系也是广受诟病,需要经历严格的监管,这个就不在这里多讨论了。

  可能在国内,老百姓对医药行业获取暴利的印象也和这种医药代表-医生的关联有关。作为药品的实际使用者,老百姓对药品的价格有最直接的感受。其实老百姓能感觉到的价格,并不都是制药公司的利润,这里面又经过了各种代理的价格加成,包括医院的加成。

  在现有的传统药品营销体制下,存在着多层的供应商和零售商,每一层都要增加一部分药品的价格,所以最终流通到老百姓手里就显得比其他产品要贵。

  作为创业者来说,这个传统的药品供销体系有很多可以改进的机会,或许有可能成为我们创新的一个目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我觉得在医药行业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最终会得到解决,药品的供销形式可能也会出现一个大的变化,最终老百姓获取药物的价格应该会低很多。

  国家也正在通过各种手段降低老百姓看病的负担。但是从技术角度来讲,单纯通过压低制药公司的利润来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合理。大家买很多东西都相信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其实药品更是如此,稍后我会在国内研发的现状里分析一下质量的技术问题。

  很多同一品种的药品在质量上区别极大(不只是苹果手机和山寨手机的差距,起码他们都能打电话的),那些在产品开发和生产环节下过功夫的药品,一定不能是便宜的,我们真的需要最便宜的药品么?

  一个健康的医药生态环境应该是奖励那些技术领先的公司,给予他们高额的利润,反过来这些公司又能把收入投入到进一步的产品开发里去,推动整个行业的进展。实现这样的目标,又让老百姓没有怨言,还得期待我们的医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了。

  大家都在做新药研发,但是我们常见的药物也就那么几种,那么新药研发的商业目的是什么呢?

  新药开发对于大众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领域,因为它并不在我们日常能够接触到的范围之内。我们大多数人很幸运,平时需要用的都是一些治疗感冒发烧的OTC药物,或者是一些治疗初期慢性病的药物。

  然而,确实在一些疾病领域,例如癌症,有着大量的未被满足的需求。这些需求就如同高高在上的果子,吸引着制药公司不断地进行新药的研发。任何的新药研发活动都是以获取超额的利润为目的。在这些难治的领域中,因为需求非常迫切,任何在疗效上有所提高的产品都能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尤其是在医疗保险体系特别完善的地区。

  欧美制药公司在新药研发方面有着非常明确的获利模式,而且这种模式已经运行了很多年,我在这里就不多讨论了。主要和大家讨论一下中国目前新药研发的模式以及其当下的状态。

  从大约十年前开始,中国的新药研发逐渐开始热了起来,新药的申报数量逐年递增。因为我们的基础科研还不是特别强,制药公司的研发能力和资本力量也还很弱,我们无法像国外制药公司那样开发完全原创性的新药。

  我们现有的新药从定义上讲,大部分都是我们行业内所说的Me-Too药物。就是借鉴原创药物的生物学机理以及其成熟的筛选、评价方式,对其现有的分子结构进行改造,获得突破其专利的新化学分子。

  Me-Too药物也可以是生物大分子,我们叫它们Biosimilar药物。Me-Too药物的开发其实并不容易,几乎需要经历和原创新药一样的时间和磨难。许多国外的生物科技创业公司也都在进行Me-Too药物的开发,他们在原有的生物学机理上,争取对原研药物的活性,选择性或毒性进行改进,而不是单纯的模仿。

  我们通常称这一类药物为Me-Better药物。Me-Better药物有非常大的商业利益和市场前景,是国外大制药公司非常喜欢的收购对象。好的Me-Better药物在开发速度足够快的前提下,甚至可以取代原创性药物,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

  我之前工作过的韩国制药企业,在2015年连续进行了多个药物,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项目转让,虽然经历了多年的研发,但是最终成果显著。大家在这里可以看到Me-Better药物的巨大商业价值。

  我们国内最近几年出现了几个非常好的生物科技公司(我就不替他们打广告了),已经开始把他们的新药产品高价转让给国外的制药企业,这说明我们国内的研发环境和研发力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值得我们骄傲,这一点需要感谢国家不懈的人才引入计划。

  相对于上面提到的生物科技公司,我们国内制药公司早期的新药产品并没有体现出任何超越原研药物的特性,只是和原研药物相近,这一类我们一般称为Me-OK药物。随着仿制药的审批越来越困难,很多制药公司都把目光转向了新药开发上面。

  但是,新药研发需要有足够的前瞻性,要考虑到至少几年以后的市场状况。我们的制药公司在最初的时候对新药有种饥不择食的渴望,导致了同类产品的大量申报,例如替尼类(激酶抑制剂)的大量堆积。有些新药在刚开始上市就将面临原创药物仿制药的威胁,因此很难在市场上获取超额利润,新药研发的成本也很难收回。

  我国的医疗保险系统也对新药的销售有不利的限制,很多新药因为价格问题在中国很难获得足够的市场,甚至难以赚到行业的平均利润。新药在国内市场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不能卖的太便宜,因为成本很高;也不能卖的很贵,因为没有医保的支持。

  生物医药行业目前是中国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国家针对这一方向的鼓励措施非常多,也促使大量的企业涉足新药研发领域,但是如果市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话,新药开发短期内很可能不是一个好的获利选择。我们制药公司的新药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很难获得他们国外同行在其他市场(例如美国)所能得到的暴力利润。

  中国目前医药行业的现状,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创业机会在哪里?

  抛开新药开发的热潮,我们医药的主流还是仿制药物为主。仿制药顾名思义就是原研药物的完全仿制,一般是在原研药物专利过期以后才可以生产上市。仿制的意义就是要做的和原研药物一样,不仅仅是在质量上,还体现在药物活性和安全性上,这个我们称之为“生物等效”。

  仿制药物听起来比新药研发简单,但其实想要做好也不容易。只有在原料药的纯度、晶型、粒度、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稳定性等多个方面上足够优化,才有可能真正和原研药物生物等效。

  国内市场上的仿制药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和原研药物在生物等效性上差距较大。这种现象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我们早期对仿制药在生物等效性方面的认识不足,也有一些原因可能需要归咎于市场的监管不力。除了产品质量这种硬性的要求,好的仿制药还体现在GMP生产的规范性这种软性条件上,对厂房,设备和人员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很大的投入。

  我在上文里提到过,好的药品肯定不是最便宜的那一个,这是由成本决定的,所以我们看待药品,也不能只从价格方面入手。国内的监管环境近两年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开始强调仿制药与原研药的一致性,开始从临床实验入手,监督生物等效性问题。

  等到多年积压的仿制药审批任务完成以后,我相信中国的仿制药将会迎来一个审批加速,技术进步的时代。作为这个行业的创业者,这可能是我们加入这个行业的一个好的机会。

  谈到创业,我认为在这个行业里进行原创或“Me-Better”新药创业项目很难。这对团队、技术力量、资本,甚至运气都有极高的要求。这个行业里有很多新兴的创业机会,比如医药行业的大数据服务,疾病的早期诊断,基于基因筛选的精准治疗,移动医疗等。这些创业项目同样有巨大的未满足需求,可以充分和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整合,正在成为国内医药行业创业的热门选择。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语音平台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技术支持:鼎海科技 站长统计:
Powered by Chinayyfz